据日经亚洲的最新报道,今年9月末部分汽车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库存终于展露“曙光”,发生了正增长的情况。包括瑞萨、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在内的汽车芯片库存,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是整个2021年以来极为难得的首次库存增长,或许表明汽车行业的芯片供应正在发生改善。
根据日经在11月30日的公开报道,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德州仪器这五家芯片厂商的库存总量,已较去年同期增长0.7%,为2021年三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
报告指出,汽车市场的需求依然强劲,但库存回升表明芯片厂商增产获得了效果,车企面临的供应紧张状况正在缓解。车商方面也开始表示短缺的局面正在缓解。比如大陆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已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认为最严重的半导体短缺时期已经过去。”
不过,芯片制造商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整个芯片库存供应链需要更多时间来恢复。恩智浦首席财务官在公司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仍然认为,我们需要多个季度来重建现有库存,并将库存引导至我们的长期目标水平。”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芯片制造商的销售额猛增,而库存增长却滞后。由于生产难以跟上汽车制造商的需求,库存水平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恶化。今年7-9月,情况开始好转。五家芯片制造商的总库存较上年同期上升 0.7%,为三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增长。

9月份库存之所以发生久违的增长,原因之一是上半年诸多制造商因不可抗力发生的停产和减产,比如极端天气扰乱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芯片生产,与疫情相关的限制也打击了东南亚的供应商。此外,瑞萨在东京的工厂发生火灾也导致生产中断。由于生产线重启和成品交付之间需要大量的缓解,制造商恢复原来的产能水平需要一段时间调整。
代工晶圆厂或芯片制造商产能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分配问题。早期制造端们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智能手机芯片等产品,直到下游短缺发生,才将更多生产线转移到制造汽车芯片。
目前已有不少汽车芯片制造商及其客户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会是一个转折点。比如台积电在7月份时曾表示,预计7-9月车用芯片缺货情况将大幅减少。而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德国大陆也在其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确实相信半导体短缺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
但不少业内人士也提出,发生进一步短缺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退,而且目前车企正在计划全力补产7-9月的减产数,因此对芯片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包括零部件制造商和贸易公司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的芯片库存,会需要更多时间来恢复。
不过,一些观察机构对汽车芯片库存仍未转为乐观,尽管库存有所改善,但供应不足可能会重演,因为汽车制造商在今年年初减产后正在恢复正常生产。市场研究公司Omdia 最近就指出,供应不足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春天。随着汽车芯片紧缺状况逐步缓解叠加年末消费需求回暖,预计四季度汽车产销量将进一步提升。今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320万辆,预计明年有望超过500万辆,高景气度将持续。